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重点阐述内容(二)
安顺学院 安顺学院 2024年11月01日 22:36 贵州
2.培养过程
2.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重点阐述:①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间的契合度;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情况。②学校培养方案是否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国家标准(基本标准)要求、是否融入行业标准(特色标准)、是否体现学校定位(个性化标准);培养方案是否体现了产出导向理念,即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③专业培养方案是否突出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学术型人才培养突出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实训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④学校可通过必选定量指标达标情况、自选定量指标及常模数据比较情况,阐述学校的优势与成绩、做法与经验。
支撑材料目录:列出能够证明上述自评结果的相关材料目录索引,如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汇编等,具体材料视专家需要时提供。
2.2专业建设
重点阐述:①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情况。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应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相契合;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要与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相契合。②学校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专业设置标准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情况。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要阐述如何围绕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调整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阐述如何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调整专业。③学校主辅修、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制度建设、学生数量等情况;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成效。④学校可通过必选定量指标达标情况、自选定量指标及常模数据比较情况,阐述学校的优势与成绩、做法与经验。
2.3实践教学
重点阐述:①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主要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及实施效果。②学校与科研院所或企业、行业单位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建设,支撑本科人才培养的效果情况。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要阐述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科研实践、实习实训基地情况;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阐述与企业、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③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对形式、内容、难度的严格监控情况及实际完成质量情况。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要阐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教师专业实践和科研课题情况。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阐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情况,以及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情况。④学校可通过必选定量指标达标情况、自选定量指标及常模数据比较情况,阐述学校的优势与成绩、做法与经验。
2.4课堂教学
重点阐述:①学校推动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促进教与学、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情况;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推进教学内容及考试评价方法改革情况。②学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推动“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以及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③学校建立健全教材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依照教材审核选用标准和程序选用教材情况;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以及在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④学校可通过必选定量指标达标情况、自选定量指标及常模数据比较情况,阐述学校的优势与成绩、做法与经验。
2.5卓越培养(学校自选项)
重点阐述:①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及其取得的成效。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要阐述如何推进科教协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阐述如何推进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②学校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的思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各类课程结构的优化情况,以及课程建设规划情况。③学校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以及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的举措及实施成效。④学校推动一流专业建设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⑤学校推动一流课程建设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⑥学校推动出台的优秀教材建设举措及实施成效。⑦学校可通过必选定量指标达标情况、自选定量指标及常模数据比较情况,阐述学校的优势与成绩、做法与经验。
2.6创新创业教育
重点阐述:①学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情况,以及是否有效运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情况,包括科研基地向大学生开放情况、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需求对接平台等。②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所开展的因材施教、强化创新实践情况、推动举措与实施成效。③学校创新创业的氛围情况;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以及取得的成果。④学校可通过必选定量指标达标情况、自选定量指标及常模数据比较情况,阐述学校的优势与成绩、做法与经验。
2.7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整改举措
重点阐述:对照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以及通过必选定量指标达标情况、自选定量指标及常模数据比较情况,分析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表现是什么?产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END
安 院 融 媒